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/ 新闻中心/ 基层动态
5年鏖战打通宁会隧道!宜攀高速宁攀段全线贯通,年底通车在望
2025年10月22日 52人看过

10月22日,宜攀高速全线最长隧道——宁会隧道右洞顺利贯通,至此,这条全长约10.3公里的超特长隧道双幅贯通!标志着宜攀高速宁攀段最后的28公里——新街互通至会东北互通已完成所有隧道、桥梁工程,实现全线贯通。接下来将稳步推进路面、交安、机电相关工程,为2025年底宁攀段建成通车按下“快进键”。

宁会隧道是宜攀高速控制性工程,位于凉山州宁南县与会东县交界处。隧道最大埋深883米,穿越瓦斯、大变形、岩溶涌突水、涌突泥等不良地质段,全程均为Ⅳ、Ⅴ级围岩(隧道围岩分为Ⅰ级~Ⅵ级,数字越大,围岩稳定性越差),堪称一座“地质迷宫”。自2020年6月正式进洞施工以来,项目历经5年攻坚,累计遭遇大型溶洞、暗河、突泥涌水等地质灾害达60余次,隧道日均涌水量峰值超10万立方米,可填满约40个标准奥林匹克游泳池,其施工难度、安全风险与技术要求均属国内罕见。

面对施工痛点、难点,项目团队坚持“科技兴安、智能建造”,在宁攀高速全线率先推行“成套智能化设备”应用,从初期隧道每月掘进不足60米的“人工慢跑”,到引进全电脑版三臂凿岩台车、智能拱架安装台车、智能化二衬台车等成套设备,同时自主研创多项大机配套施工技术,将单循环钻孔时间从6小时大幅缩减至2.5小时,实现在Ⅳ、Ⅴ级围岩中单月独头掘进最高超200米,达到国内同类隧道施工领先水平,展现令人惊叹的“川隧速度”。同时,项目深度融合集团自主研发的“川隧大模型”,为隧道施工安装“数字大脑”,实现了施工安全、质量、进度的实时可视化、智能化管控,打通了从“人控”到“智控”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项目累计形成核心论文12篇,累计获得省级工法3项、发明专利2项、实用新型专利17项、省级QC成果3项、国家级及省级科技创新奖3项,打造了超特长隧道绿色智能建造的行业新标杆。

项目始终坚持安全至上、绿色环保理念。通过“长距预报+短距探测”的动态预警机制,整合三维可视化探测、地质雷达、TGP地震波探测技术,相当于为隧道施工装上了“透视眼”和“预警雷达”,提前探测、精准定位隐性地质风险。此外,项目致力打造低碳节能的品质工程,在行业中率先使用电动装载机、电动挖机、电动罐车等绿色低碳设备,实现隧道全工序机械化低碳施工,累计减少碳排放约1.3万吨,相当于约1.1万辆排量1.6L的家用轿车停驶1年的碳排放量。

宜攀高速宁攀段起于凉山州宁南县城南,经宁南县、会东县、会理市、盐边县,止于攀枝花市仁和区,项目全长166.167公里,同步建设盐边等11条连接线,共计44.473公里。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,设计时速80公里,全线桥隧比69%(其中隧道占比39%),主线设置12处互通式立交,概算总投资297.62亿元。

2024年底,宁攀段起点至新街互通、会东北互通至止点金江枢纽互通共138公里已建成通车,结束了宁南、会东、会理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。宜攀高速宁攀段全线通车后,宁南县至攀枝花市的通行时间将从当前的5小时缩短至2小时,极大提升区域间交通效率,方便居民出行,为沿线特色产业发展打通物流通道,让彝乡百姓共享交通发展成果,同时,推动川滇两省的产业合作、资源开发与贸易往来,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,为四川省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和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提供重要交通支撑。

  • 董事长邮箱
  • sdgsjtdsz@163.com
  • 总经理邮箱
  • sdgsjtzjl@163.com
地址: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一街535号两江国际大厦A栋
Copyright @2021 四川蜀道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 版权所有 技术支持:创企科技